【华夏时报】科创板受理企业增至92家 国资机构身影频现 广州基金投中7家-广州基金

【华夏时报】科创板受理企业增至92家 国资机构身影频现 广州基金投中7家

时间:2019-04-26

本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

截至4月25日,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企业增至92家,已问询企业78家。这些已获受理企业除了有市场化VC/PE的支持外,背后也少不了国资机构的身影。

其中,公有云独角兽公司优刻得作为首家云计算公司冲击科创板备受瞩目。优刻得采用的AB股架构更是成为科创板上一大亮点。而作为优刻得背后的国资机构,广州基金同样引起市场关注。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通过企查查了解到,广州基金全资子公司广州国创基金通过嘉兴全美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早早参与到优刻得项目中。

此外,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还查询到,在已问询的78家企业中,共7家有广州基金系的身影,除了优刻得,还有晶晨股份、科大国盾、光峰科技、紫晶存储、方邦电子、睿创微纳。

广州国创基金总经理左梁在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广州基金参与的企业都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。对于优质企业不论在哪个板上市,未来都会有好的发展。”

国资机构重仓科创版

广州基金于2013年5月正式运营,目前业务领域已覆盖政府基金管理、PE、VC和其他金融平台等领域,截至2018年底,签约基金规模3200亿元,管理规模1390亿元。

“我们应该是全国规模最大、产业链最齐全的地方政府投资基金之一。目前管理的基金类型覆盖政府引导基金、城市发展基金、PE、VC、公募基金等,形成了贯穿天使投资、VC、PE、PRE-IPO、并购等股权投资的全产业链条。”左梁介绍。

目前,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的企业中,多家背后有广州基金的身影。4月12日获上交所问询的云计算公司优刻得就是其中之一。左梁表示:“优刻得创始团队具有丰富的IT及互联网行业从业经历,我们投票时都对项目很认可,也支持这类具有核心科技实力的创始人出来创业。”

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在企查查提供的数据中发现,在目前已问询的78家企业中,广州基金或其参与基金投资的项目占7席,分别是:晶晨股份、科大国盾、优刻得、光峰科技、紫晶存储、方邦电子、睿创微纳。

另外,广州基金投资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云从科技,此前也是科创板第一批上市公司预测名单中的热门企业。云从科技目前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的第一大供应商,有数据显示,云从科技最新估值已经高达240亿元。左梁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说,“科创板对于云从科技这类独角兽企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”。

“广州基金的科创板块是所有业务中发展最早的部门,其前身为广州科风投。这家投资机构成立于1999年,后来并入广州基金。可以说我们在科创领域布局了20年。”左梁提到。

“目前,团队在看科创领域项目的投入非常大,未来广州基金会将资源、人力更加往科创领域倾斜。”左梁说:“我们希望在国有体制和背景下,能更加适应科创板的变化,建立更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,让投资团队更有动力去投资科创项目。”

实际上,科创板提出后,很多VC/PE机构的投资战略也随之调整。左梁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说:“科创板提供了非常明晰的审核标准。我们现在投资时,会拿科创板的尺子去衡量一家企业,如果企业没有科创实力,做得再大也不是我们主要关注的对象。”

他还提及,公司内部投资策略也进行了重构。原来根据项目所处阶段,公司内有VC、PE不同的团队,而未来则会更加注重于行业、赛道和科创属性的研究。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人员数量不超过30人,但广州基金的研究团队就达30人,目前而言,广州基金建立了针对不同行业的研究队伍,未来将更加注重科技领域的研究。

科创板将重构PE投资生态圈

业内能感受到,自科创板提出以来投资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18年中国的资本市场遇到了很多挑战。股市不振,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;互联网红利消失,创新动力不足;受到去杠杆及新政策等影响,市场出现“钱荒”等。这些因素叠加让VC/PE投资圈在2018年陷入寒冬。

“去年整个创投圈都有些迷茫,但随着科创板提出和加速落地,大家的投资热情一下就高涨起来,投资机构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投资方向和退出渠道,整个投资圈又热了起来。”左梁说,目前,科创板受审企业已经达90家,发展速度超出预期。科创板的提出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甚至会重构整个PE投资生态圈。

实际上,硬科技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的基础层,技术研发到应用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,这类企业不仅风险高、投入大,也很难在早期实现盈利,短时间内难以满足A股主板上市的条件。另一方面,即使是盈利的企业,登陆A股也是一项繁复的工作,企业准备工作短则一年,长则三年。这让投资机构手中一批虽然有IPO条件的项目迟迟不能IPO,以此拉长了投资周期。

正是科技企业陪跑时间长、上市难等特点,使人民币基金备受压力,也让一些VC/PE机构望而却步。而科创板的提出,让关注技术创新的投资机构也不再“退出无门”。

左梁提到,美国的科技市场之所以发达,是因为以机构投资人为主、基金整个投资周期可以达10年以上,科技企业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基金投入和接盘。而目前,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LP机构跟二级市场投资者类似,是以“散户”为主,这类LP更希望基金能在5-7年以内退出项目,获得短期收益。而科创板的推出大大缩短了科技企业的上市时间,减少了企业上市的不确定性,因此也鼓励了投资机构把资金投资到真正优质的企业,寻找到真正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。

因此,左梁认为,科创板将推动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回归价值投资本源、回归创新本身。投资机构应该赚的是成长性的钱,只有企业发展的好,机构才能获得丰厚回报。“过去有些PE机构喜欢投Pre-IPO,赚一二级估值差,这样的机构不转型将越来越难赚钱。反而投资硬科技的机构将迎来一个很好的机遇。”

与此同时,未来VC和PE的界线会更加模糊,二者将更加趋同。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很快能获得上市奖励。因此有些PE机构为了寻找创新企业,降低投资成本,也会VC化,在企业发展更早期加入其中。

“我们在选择投资项目时,并不要求企业短时间一定盈利,但希望企业亏损的原因是钱投入到了科技研发层面,和品牌、渠道的建设。为未来企业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。”左梁表示,在他看来,硬科技企业的高投入是在积累技术优势,一旦技术迎来爆发,实现产业转化,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是巨大的。

来源:华夏时报

原文链接:http://m.chinatimes.net.cn/article/86078.html